紅極一時的歷史之歌是方法,還是學習捷徑 ?

十年前,台灣教育史上有一位國小社會老師-李宗憲,看見學生在背科的學習困難,從多首流行歌曲中,改編歌詞加入地理、歷史等相關名詞事件,以旋律記憶重要知識點。
除此之外,各種科目皆有人利用改編加速學習,但這樣的記憶方法是否真正有效?該如何深入理解名詞背後意義,不僅僅是一種便捷的記憶技巧。為何越來越多的學生選擇這樣的方式來學習歷史?這其中蘊含著哪些學習心理呢?
歌曲記憶的優勢與限制
許多學生願意嘗試新鮮的方式來背誦,加快學習效率,利用歌曲旋律來熟記知識點,聽久了便自然而然地哼出。但僅靠歌曲記憶可能流於表面,學生無法充分理解知識背後的意義,造成「死背」的現象,在往後大考複習上反而更難準備。
全方位學習策略 : 平衡歌曲記憶法的缺漏
對於歌曲記憶法與知識吸收的平衡,建議孩子先讀熟讀懂相關內容後,再進行改編歌曲記憶法。
搭配社會科適用的筆記法,例如 :
1. 概念圖法 : 利用圖像化的方式,將主要概念與子概念的關聯畫出來,幫助理解和記憶知識點。這種方式有助於視覺化學習,並且可以在複習時迅速把握整體框架。
2. 分層筆記法 : 在筆記中將內容依照重要性和邏輯關係分層,例如,先寫下主要概念,再寫下詳細的定義、例子、影響因素等,這樣可以幫助記憶時有條理地回顧。
3. 時間軸法 : 特別適用於學習歷史、政治或社會變遷等內容。通過畫出時間軸,將事件、政策或重大變革按照時間順序排列,幫助理清事物發展的脈絡。
4. 對比筆記法 : 針對相似或對立的理論、觀點或事件進行對比,這有助於記住相互關聯或不同之處,特別適合學習社會學或政治學中的各種理論和模型。
輔助進行 :
其實在Youtube上,也有相關社會科頻道,可以提供孩子進行學科的知識加深加廣。
例如Youtuber Hook 本身為歷史系出身,拍攝各國歷史題材,分享有趣故事。
臺南為什麼吃超甜?跟臺灣人單挑臺灣史!【世界史#6】|HOOK ft. 魏德聖導演
還有學校老師或多或少曾播放的「臺灣吧 Taiwan Bar 」十年前的臺灣動畫史,影片生動可愛充滿知識。近年來也有做相關社會議題的影片,疫情、司法改革、環境永續等等...不再只是歷史,孩子有更多的選擇做全方面的學習。
『等燈!征服者入侵?大航海時代的臺灣。』臺灣世界史 第1集
歌曲記憶法是學習歷史、地理的好幫手,但它應該與全面的理解與實踐融合,透過合適的學習方法與媒體平台,以深度的探索和全面的學習。只要肯認真,不管用什麼方式,都可以將學習成效放至最大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