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會考數學常見錯誤 TOP10】別再犯這些常見錯誤!

每年會考結束後,老師們最常感嘆的一句話是:這題明明很簡單,卻還是有人錯!」

數學不是不會,而是「太容易掉分」,本篇整理出老師最常看到的 10 種錯誤類型,幫你在國中會考數學中避開陷阱,穩穩拿下每一分!

一、錯誤 #1:看錯題目、沒看清單位

🔸 典型例子:
題目:「一列火車以每小時 60 公里行駛,5 分鐘內行駛多少公里?」
許多人直接算出 60 × 5 = 300
正確應該是先換單位:5 分鐘 = 1/12 小時 → 60 × 1/12 = 5 公里

📘 老師提醒:
會考中單位陷阱非常常見 👉 每次看題目前,先圈出「單位」,並確認是否要轉換

二、錯誤 #2:粗心抄錯數字、忘記帶負號

🔸 常見狀況:
代入運算時漏掉負號、分數抄錯分母、或寫成 3x = 6 → x = 3

📘 避免方法:

  • 每次寫等式都檢查「負號」「分母」「指數」
     
  • 最後驗算可快速發現錯誤(例如代回原式檢查)
     

💡 小技巧:每次考試預留最後 3 分鐘,專門檢查數字!

三、錯誤 #3:題目沒畫圖、空想圖形關係

🔸 幾何常見錯誤:
題目提到「平行」「對頂角」卻沒畫輔助線,導致邏輯全錯
📘 建議:
會考幾何題幾乎都可用圖輔助, 考場上畫圖比「在腦中想」正確率高三倍!

四、錯誤 #4:算對過程,卻沒寫答案(或忘了單位)

這是會考最讓人心碎的錯誤,答題卷上只寫計算過程卻沒寫「= 幾公分」或「= 幾人」
👉 提醒自己:每題最後一行一定要寫「完整答案+單位」

五、錯誤 #5:背公式但不懂意思

🔸 例:「梯形面積=(上底+下底)×高÷2」
很多學生會背,但若問「為什麼要除以2」就答不出來

📘 解法:
試著用「圖像化」理解,每個公式背後都有邏輯
若能用口頭解釋出來,就代表你真正理解了

六、錯誤 #6:忘記條件限制(例如:x > 0、角度範圍)

題目明明有寫「x 為正整數」卻解出負數答案
📘 解法:
養成「畫線強調條件」習慣, 題目中若出現「整數、正數、不同」等字,一律用螢光筆或符號標示。

七、錯誤 #7:不檢查答案合理性

🔸 例:
小明的身高算出 1,200 公分, 明顯錯,但學生照抄沒發現

📘 老師提醒:
「估算」是避免錯誤的最後防線, 每題完成後,花 5 秒判斷答案是否合理。

八、錯誤 #8:題型混淆(速率題 vs. 比例題)

速率題中常出現「時間、距離、速度」三者關係,學生若沒抓清楚題型,就容易亂代公式。

📘 建議:
先問自己:「這題是求速度、時間還是距離?」, 再決定用哪個公式。

💡 一個口訣:「速率=距離÷時間」→ 不變的是關係,不是題型。

九、錯誤 #9:過度依賴計算機或心算

會考不允許使用計算機,但有些學生平常全靠機器或估算
📘 建議:
練習手算的過程,能幫助你檢查邏輯、記憶公式、穩定答題節奏,「慢而準」比「快而錯」更有價值。

十、錯誤 #10:沒檢討錯題、錯了再錯

這是最致命也最常見的錯誤,每次模考都錯同樣的題,因為從沒回頭分析原因。

📘 解法:
建立「錯題筆記本」,記錄:

  • 題目類型
     
  • 錯誤原因
     
  • 改正後的正確解法
     

🔍 老師補充:會考最容易出現錯誤的章節TOP3

排名

章節

常見錯誤

1️

代數式與方程式

忘負號、設錯未知數

2️

幾何圖形與相似

沒畫圖、條件漏看

3️

統計與機率

題意誤解、單位錯誤

 

✅ 避錯三步驟:考前一天必看!

  1. 整理錯題筆記
    看過的錯題比新題更重要
     
  2. 檢查常錯章節
    每章挑三題舊錯題複習
     
  3. 模擬一回合
    限時 45 分鐘做題,訓練答題節奏
     

📘 老師提醒:
「不是你不會,而是你太快寫完」, 寫慢一點、看仔細一點,分數就上去了

 

🎯 想要避免這些錯誤?線上家教幫你一對一診斷

如果你發現:

  • 每次都錯在粗心
     
  • 模考總是少那幾分
     
  • 明明懂觀念卻考不出來
     

那你需要的不是再刷題,而是「錯題分析」。

🎓 線上一對一數學家教能幫你:

  • 找出常見錯誤的根本原因
     
  • 設計個人化練習計畫
     
  • 即時糾正思考漏洞
     
  • 追蹤進步曲線,讓成效看得見

Sammy

文章分類

關鍵字搜尋

訂閱電子報

姓名
E-mail
驗證碼

文章目錄
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