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0分鐘學習法:提升專注力與吸收力的關鍵

新的

在教育現場,我們常常遇到一個問題 : 學生該如何才能專心學習、又不覺得疲倦?

不少家長會擔心「輪流上課」或「課程時間切割」會影響孩子的學習效果,但其實,根據學者研究,學習30分鐘後休息一下,再繼續投入,反而能讓孩子吸收得更好

為什麼是「30分鐘 」?

艾倫.鄧恩(Ellen Dunn)曾說過,學習新知識的建議時間為30分鐘~50分鐘。「但只要一超過50分鐘,你的大腦一次要接收的資訊量又太多。」學習效率會快速下降。若勉強持續學習,容易產生「眼過心不過」的情況,孩子表面上坐在書桌前,但大腦卻已經無法有效吸收。

透過 30分鐘專注學習 + 短暫休息 的方式,不僅能讓大腦獲得喘息,也能幫助資訊在記憶中鞏固。 

家長常見的迷思 :

有些家長擔心:「休息是不是會浪費時間?」
其實,短暫休息並不是「偷懶」,而是讓學習進入更長遠的良性循環。孩子學習 2 小時,如果全程硬撐,可能最後記不住什麼;但實施分段學習,真正吸收的知識量往往更多。

給家長的提醒 :

當您看到課程中安排「分段學習」或「輪流授課」時,這其實並不是課程不足,而是符合孩子專注力發展的安排長時間填鴨式學習,可能會造成孩子疲倦與抗拒;相反地,分段式學習能讓孩子更投入學習,長期下來學得更紮實,更有效率哦~

文章分類

關鍵字搜尋

訂閱電子報

姓名
E-mail
驗證碼

文章目錄

TOP